“几十平方米的小黑屋,旁边堆着一人多高的废纸箱子——这是做包子的主要原料。将其放在工业用火碱水里泡三五分钟,切碎,再放进锅里煮煮,加些猪肉香精,和肥肉以6∶4的比例搅和一下,就能冠冕堂皇地卖了。”7月10日下午,记者从北京台记者口中,听到了这个骇人听闻的造假事件:
据记者暗访,小作坊就藏在北京市朝阳公园往东约3公里的地方。黑洞洞的小屋不足100平方米,一口大锅摆在厕所门口,几个青年男子光着膀子在屋里忙乎。不同于一般包子店的是,他们每天要做的就是等卖废品的来送纸箱子,然后把它们泡在盆里。夜深人静时,再进行下一步加工……
当北京台记者以工地采购商的身份取得了老板信任后,老板竟堂而皇之地当着记者的面演示起“独门秘笈”——首先,用火碱水将纸箱子泡几分钟,“这纸箱子不禁泡,没多会儿就软了。”接着,用手将泡过的纸箱子撕碎或是用刀切碎,扔到旁边的铝锅里煮十几分钟。此时,纸箱子已变成浆糊状。“再加点猪肉香精就行了,那东西特香,根本吃不出来。”据老板介绍,包子馅中也有猪肉,“但都是些肥肉,占四成左右。”包子出炉后,老板递给记者一个,记者强忍着一阵阵反胃,咬了一口,果然跟普通肉包子没什么两样。掰开看,颜色也足以乱真。当记者问他们吃不吃这种包子时,老板说:“我们自己人从来不吃。”
“这方法我们老家的人都会。”老板告诉记者,他们是中原一带人,村里有20多个老乡在北京开包子铺,主要集中在东四环和南四环一带,而这些“纸包子”大多进了附近小区居民和民工的肚子。“我们一天大概用100斤纸箱子,平均能卖出去2000多个包子。现在的猪肉一斤十好几块钱,纸箱子一斤才3.5元,利润高了去了。”
记者了解到,该作坊不仅用纸箱子做包子馅,就连进的菜也是各个饭店剩的残羹冷炙。“不知道有没有加到包子馅里,但至少做成盒饭流向了工地。”北京台记者气愤地说。尽管黑作坊已被工商部门取缔了。“但这些人都麻木,改头换面后可能继续造假。”
|
[ 关闭窗口 ] |